行业政策
四川省总工会15条措施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2025-02-10 16:19:4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省总工会印发《四川省总工会关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五个方面制定15条措施,聚焦增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会服务质效、工会组织优势以及资源要素保障等重点内容,以县域工会工作为重要切入点助力城乡融合发展。
一、凝聚职工思想共识,助力营造城乡融合发展良好氛围。发挥劳模工匠宣讲团、职工书屋、职工思想教育基地等作用,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活动,线上线下覆盖职工5000万人次以上。以“关爱在身边 职工在行动”“送教、送医、送科学进藏区”等为主题,以乡村职工群众为重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民生服务、城镇治理等系列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
二、汇聚职工奋进力量,助力城乡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立足各地资源禀赋、特色优势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开辟劳动竞赛新赛场新赛道新赛事,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开展川粮油、川茶、川酒、川菜等“川字号”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县域园区、乡村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强化现代城乡产业体系人才支撑,扎实推进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千企行动”和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加大城市、乡村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多方式打造各类“工匠学院”,培育一批乡村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和传承人。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鼓励各级工会到省内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开展对口联系、工会活动和采购农副产品等,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三、增强工会服务质效,助力提升城乡职工群众生活品质。聚焦城乡共同富裕,叫响做实“四季送”、职工互助保障、“会聚良缘·51情缘”等“工”字号服务品牌。深化工会就业创业服务,2024年全省工会举办“川渝送岗”等就业招聘服务活动2000场次以上。深入开展“川工带川货”“百万职工游巴蜀”等品牌活动,丰富“普惠出行”“普惠生活”等项目形式和载体,2024年联合普惠工作伙伴投入资金4.9亿元,服务职工群众8000万人次以上。以进城农民工为重点,实施新市民“城市融入计划”“求学圆梦行动”项目,举办“温暖冬日·亲情相聚”、农民工平安返乡特色关爱活动,推动解决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巩固“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工作成果,推动工会驿站建设向百强中心镇拓展延伸,2024年末全省累计建成11000个以上。
四、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助力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政府与同级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推动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做优12351四川省总工会服务职工热线,充分发挥“连心桥”作用,及时、高效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职工满意度达95%以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劳动领域“枫桥经验”,加强“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动建立流动式劳动争议仲裁庭、审判庭。深入开展工会法律服务活动,推进工会普法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等,每年开展“送法到基层”等普法活动1000场次。
五、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提高工会助力城乡融合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大抓基层三年行动,加强县域开发区(产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业经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等重大项目和产业企业建会入会工作,省总工会本级每年安排6000万以上资金用于“小三级”工会建设、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等专项补助。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以39个欠发达县域工会为重点,加大上级工会领导机关对口联系力度,常态化开展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以工会干部“实干指数”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依托川工之家APP地方特色频道开展数字化应用探索,增强县级工会网上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和时效。加大工会阵地建设力度,以欠发达县域工会为重点,着力提升工人文化宫、职工服务中心等综合服务能力,支持县域开发区(产业园区)、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职工之家阵地建设。
来源:《四川工会信息》